您现在的位置: 365滚球盘是都进不去么 > 组织工作 > 远程教育 > 远教动态

创新活动载体  推进远程教育学用转化工作  

2013-05-19   若羌党建网远程教育   



[责任编辑:若羌县]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优化教育,是建在农民家门口的免费大学,是推动农民致富的高端载体和有效途径。

    为了推进这项惠民工程,中央先是选择四省作试点运行,继而全国一盘棋布点建站,天网、地网、人网合一,整合的部门横向到边,建立的网络纵向到底,投入的资金庞大,涉及的人力众多。

    中央下这样大的决心,投入这样多资金和人力,基本的目的是让党员干部受教育,让农民群众得实惠,更是寄希望于远程教育这个载体,实现改善基层群众的受教育条件、拓宽致富门路、提升文化素质,进而面向基层群众架起通向脱贫致富路的信息桥、连心桥、跨越桥。

    从金沙县的情况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运行了五年,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同样突出。自2004年5月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以来,在各级各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县共建成各类远程教育站点589个,其中乡镇机关站点26个、村党员活动室站点230个、社区党员活动室站点6个、企业站点2个、乡镇中学站点26个、村小学站点299个,实现了村级站点的全覆盖。建设远程教育分播点1174个,发展中心播放户8613个,基本形成了县、乡(镇)、村、村民组和中心播放户横向到边、纵向到户的五级远程教育网络体系。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金沙县把远程教育工作以用为本、学用转化作为一个调研课题放到基层一线进行调研,本着“问题找得准不准、先让群众审一审”的目的,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群众反映上来的突出问题有:远程教育在个别地方已经呈现出“上头热、中间紧、下头冷”的格局,成为让干部操心、群众埋怨、浪费钱财的一项工程,主要表现为一把手重视不够,检查考核方法不科学,指挥棒挥得过多,服务经念得较少,学的问题不结合实际,没有紧扣党员群众的需求进行学习,学与用不能有效对接,学用转化困难,从而导致远程教育主体缺失,群众没有从根本上受益,党支部和基本群众的声音弱化,远程教育形成了只有自上而下的单边推进,没有自下而上形成合力和动力,远程教育设备有的成为了一种摆设,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与中央建设远程教育的初衷和出发点相去甚远,甚至走向了与愿望相反的极端。

    这些突出问题必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作为今后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加以解决。在已进行的实践和今后的探索中,我们必须反弹琵琶,转变工作作风,求真务实,以群众需求为第一信号,倡导“一线工作法”,即“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关系在一线融洽、绩效在一线体现、素质在一线提升、成果在一线转化”,着力解决县乡村主抓人员工作不在状态、执行力差的状况,努力在上下结合中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推动远程教育发挥作用。围绕巩固建、管工作,延伸“远程教育入户”,拓展学用转化,重点培训村、组干部,提高中心播放户和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学用转化水平。重点从以下八个方面努力:

    一、远谋近施定调子。在县级层面上,抓远程教育必须树立大远教观念,要以“整合资源、夯实基础、完善机制、突破难点、培育亮点、务求实效“为总体工作思路,思路一经确定,就不要改变,要实施接力和连续创建,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把这个思路长期坚持下去,直到抓出成效。要以好字优先,目标一流为标准,力争站点建设高标准、多功能,网络建设全覆盖,基地建设出经验,学用转化出效益,素质提升上水平,把金沙远程教育提高到省地领先水平。

    二、推进工作想法子。为推进远程教育工作,从中央到省地都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目标考核办法,这些办法有的切合实际,但有的又不一定符合基层实际,如考核中要求村级终端站点对党员群众的培训和参学率达百分之八十以上,这在实际上很难办到,因为金沙农村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在家的都是老妇幼群体,导致无法集中和培训,说句实实在在的话,集中培训和参学率能达到百分之三十就差不多了。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规定动作,向下追求群众受益最大化,形成争先创优的工作格局,我县今后抓工作的方法是:常规工作规范抓、重点工作突出抓、亮点工作创新抓。围绕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农业的“三贴近’原则,突出抓好村以下中心播放户作用的发挥,结合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家园、四生家园建设等中心工作,为农业调产理顺思路,为农民致富寻找出路。

    三、规范建管树尺子。一是抓好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在站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明确规定了在新建的村(居、社区)办公用房面积都达到200平方米以上,远程教育培训室不少于50平方米,并按“五防、五好”的标准进行建设,满足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培训和学习需求。同时,县委组织部自行投入资金150余万元,先后在岩孔镇板桥村等100个村、30个学校高标准的建设了远程教育规范化站点,统一标准为站点配置了学习培训使用桌椅,安装了防盗门窗、窗帘和灭火设施等,并为部分村(社区)配置了投影仪和音响系统,形成了多种教学形式的专业培训学习示范场所。二是抓好远程教育经费投入。一方面,县委、政府加大对远程教育的投入力度,今年县财政预算了207余万元远程教育工作经费,将“五防、五好”设施、站点运行经费、资源库建设、站点人员补助经费等统一纳入县财政预算。另一方面,县委组织部加大了投入力度,补助各远程教育站点运行经费60余万元(其中,模式Ⅰ站点每个500元,模式Ⅱ站点、模式Ⅲ站点每个各1000元),为每个村解决了3000至5000元的办公经费。三是抓好远程教育站点服务功能。联合县供销社、农村信用社等部门加大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的建设力度,全县有61个远程教育站点已经建起了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

    四、建好队伍强班子。县委组织部与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教育局联合行文,从教育系统抽调了55名优秀的专业教师到各乡镇远程办专职办公,所抽调教师的年度考核、职称聘任、评先选优等统一由县远程办具体负责。配齐配强全县589个站点操作管理员、教学辅导员、信息联络员、维修服务员“四支队伍”,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对“四支队伍”进行集中培训。2008年,县远程办集中对乡(镇)和村的远程教育专兼职人员794人进行了集中培训,并组织他们到惠馨果业公司、绿健牧业公司和双兴村经果林基地进行实践培训,同时立足抓好自主培训,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聘请贵州大学教授毛健全等专家到县教师进修学校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进行远程教育学用转化培训。采取“送出去”的办法,全县选送了100名远程教育站点操作管理员到省远程办进行专题培训,着力提高了操作管理员的业务水平。今年7月份将开展远程教育现场学用观摩和技能比武活动,并要求各乡镇每季度对站点操作人员进行一次以上培训,着力提升了操作管理人员及骨干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对站点运行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要求远程教育工作做到“支书主任要懂,操作人员要精,青壮年党员要会”,每个村党支部都要配备1―2名绩效挂钩村干部作为远程教育专兼操作人员,并要求61个示范站点的远教操作人员吃、住到村,实现重心下移、服务前移和村为主管理,较好地解决了县、乡(镇)、村(居、社区)远程教育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使远程教育学用转化工作实现了有人办事。

    五、建章立制打板子。紧紧围绕“建、管、学、用、创”五个方面,立足县情,扎实抓好制度建设。制定下发了《金沙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年度工作要点》、《金沙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在工作中通过落实【金沙县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金沙县村干部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试行)】、在为从事远教的村干部加薪入保的基础上,重点推行过程管理和绩效考核。全面推行集中培训学习报告制度、明查暗访督查制度、工作督导季度通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及站点集中培训辅导制度。县委组织部将远程教育工作列入党建工作的目标考核内容加强考核,远程教育工作年终考核得分占党建工作年终考核总分的30%,考核突出强调产业优势化、技能多样化和群众满意度三个指标,考核中排位靠前的参与评先选优,倒排出的后八位乡镇不参与评奖。

    六、分类培训布棋子。针对全县远程教育工作人员的职责各有不同,在工作中我们积极探索出县、乡、村(校)、组(播放点)、户(中心播放户)的远程教育“五级网络”培训指导模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是县远程办按照上级的安排,重点抓好网络课堂,指导和督促各乡镇开展远程教育工作,负责对乡镇操作管理人员的培训。除抓好常规工作外,定期不定期到站点督促指导,查找乡镇工作中的不足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二是乡镇远程办指导和督促村(校)开展工作,重点抓好理论课堂,负责对村(校)站点操作管理人员和党员及村干部的管理和培训,认真抓好学用转化和示范基地建设;三是村(校)站点负责对中心播放户的管理和培训,突出抓好实践课堂、通过创办学用示范基地等提供经验,探索路子。四是光盘播放点按产业类聚组织周边的党员群众到点上观看光碟,主攻田间课堂,邀请有关涉农部门的专家、技术骨干和种养大户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引导农民干,带动农民富,推动农民以学促用,并认真收集群众的学习需求,及时向村或乡镇反馈。同时,县、乡、村都要安排一定时间对中心播放户开展个性化学习进行一定的指导,并及时提供群众的需求课件。2008年,县委组织部共投入资金10万元,重点建设了500个村民组播放点,根据每个点的工作开展情况,给予每个点200元的水、电费补贴,实现了每个村民组都有播放点,同时,要求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建设一批中心播放户,实现了全县远程教育站点“最后一公里”的延伸;五是明确责、权、利,放手让中心播放户组织群众开展个性化学习。选择农户居住相对集中、群众公认度高、爱好远程教育、有一定场所、有电视机、DVD的种养大户作为中心播放户,由乡镇、村(校)、播放点提供光盘和必要的服务和技术指导,以规模适度的产业为聚集点,以利益追求为导向,提高群众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群众通过学习实践后产生比较效益并反馈信息的良好格局。

    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乡、村(校)干部教师和党员要刚性要求,每月集中学习培训2次以上,每次不低于2小时,做到课前有计划、课堂有讨论、课后有反馈、辅导有记录、学后见成效。重点盯准田专家、土秀才、外出务工回乡青年、种养大户、科技能手、农村经纪人等群体,构建利益驱动机制,但不作刚性要求,着力培养、引导和扶持他们成为中心播放户,成为科技文化二传手,放手让他们引导群众在种养过程中掌握农业适用技术,从田间走向市场。

    七、示范带创探路子。把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到的远程教育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成果,是远程教育学用转化的最终目的,要注重把学用转化应用到推动生产发展上,用学用转化成果培育富村主导产业,我县重点打造了板桥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普安农业科技示范区、青山石漠化地带经果林示范区和岚头镇畜牲养殖示范小区等60余个示范基地(园),这些基地和园区,由一家一条路子,一组一个项目,联户一个产业等组成,整合了项目、资金、技术,凝聚各部门和园区内众多行家里手向产业项目延伸服务,推进远程教育学用转化成果。全县从2007年开始,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了七大产业,即:茶叶、酒用高粱、脱毒马铃薯、优质辣椒、脱毒红苕、优质果蔬和中药材基地,与这些产业相配套,各乡镇均建立了示范服务基地。同时,为使学习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大力推行“一站一块试验地”、“一户一技能”和培育远程教育“示范点、示范户”等做法,扎实抓好学用示范基地创办、示范典型的培育工作,让远程教育技术服务跟着项目走,课件支持跟着产业走,着力探索“公司+基地+远教+农户”等经营模式。利用远程教育实训基地,主抓村组干部、种植和养殖大户的专项技能培训,使学习培训有载体、实感强、效果好,真正使党员干部群众学有标杆,做有样板,增强了远程教育的吸引力,促进了学用成果的转化。

    八、培育精品创牌子。在面向全省的层面上,依托远程教育,我们把金沙定位为全省优质商品粮基地、农副土特产品深加工基地、经果林种植实训基地、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等四个基地。2008年,县委组织部投入资金15万元,整合部门项目资金高标准建立了金沙县远程教育实训基地,目前该基地投入使用并开展了培训工作。实训基地充分把金沙县二职中培训基地、惠馨果业有限公司实践基地、绿健牧业有限公司实践基地和金沙窖酒厂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了学员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有机结合,目前这个实训基地已经成为金沙县的经果林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示范基地。今年,县委组织部投入15万元资金,协调部门整合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在金沙东部创建以岚头镇岚丰村为中心覆盖沙土、安底、木孔、后山等乡镇的畜牧养殖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实训基地。已建成的养殖场按“六统一”进行管理,即统一修建规范化圈舍,统一供给良种母猪,统一饲料配置,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饲养管理,统一粪便回收处理。实训基地建成后,将重点探索金沙东部的林下种草养畜等养殖模式,探索“企业+农村经纪人+远程教育+基地+农户”的土地承包流转经营模式。同时,全县按照“抓点带面、点面结合、以点成线、以线成片”的推进思路,积极培育100个“树得起、推得开、稳得住”的样板示范站点,围绕全县的基地建设和主导产业,旗帜鲜明的要求种养大户、党员科技示范户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特”,推进远程教育进村入户,构建“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的远程教育助农增收格局,重点打造清池富硒茶、乌江?柑、岚丰榨菜、湾子辣椒、世纪香植物油等产品品牌。

    目前,全县共建远程教育科技示范基地132个,示范户8500户,培养科技能人2.3万余人,种、养殖大户发展到1.1万余户;在7个乡镇46个村建立了远程教育专业合作社,其中,县远程教育茶叶专业合作社在7个乡镇建茶叶基地20000亩;金沙惠馨果业公司远教科技示范基地的果苗销售和技术培训已经覆盖全县80%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成功选育的25个经果林品种面积推广达7万亩;绿健牧业公司远教科技示范基地建畜牧养殖小区13个,年出栏优质外三元杂交仔猪11万头以上;全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家园示范村建设建立了56个“远程教育科技示范村”,已有12个村成为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有机高粱生产基地示范点。通过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及科技示范的辐射带动,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有力地拓宽了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增收致富的门路。 (卢宏来源:贵州希望网)

 
                     
 
版权所有 @ 2008 中共若羌县委员会组织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书面授权 禁止复制
新ICP备:07500408 
投稿邮箱:lj-rqycb@bygl.xjkunlun.cn